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膨胀》(科学、语言)

发布时间:2022-04-27 11:17 阅读(108) 评分:5.00(1次评分)

多元整合大班教育活动

  

科学语言

设计与组织:长沙市人民政府机关荷花幼儿园      

设计意图

物体的膨胀是指物质遇热、水或气体膨胀的性质。这种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小小的黄豆在水里变大,干干的海带制作成了美味的菜肴等,

但是孩子们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述这一现象。针对大班幼儿探索欲望强的年龄特点,又考虑到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使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有利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所以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为孩子们提供了适宜的实验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和实验,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

2.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观察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产生膨胀的条件。

活动重点

知道物体遇水膨胀,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并记录猜想和实验结果。

活动难点

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通过细致地观察比较物体的膨胀速度,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一:海藻、黑木耳、塑料雪花片、钥匙、水每组一份,个人观察记录表1每人一张

实验材料二:海藻、海带,黑木耳、水每组一份,个人观察记录表2每人一张

实验材料三:木耳、冷水、热水,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观察胖大海,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提问:刚才老师泡的胖大海和现在手里拿的胖大海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慢慢变大胀大地现象叫做膨胀。

2.区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胀,哪些物品不容易膨胀,了解物体产生膨胀的条件

1出示实验材料(海藻、黑木耳、塑料雪花片、钥匙、水),猜测哪些物品容易膨胀,哪些物品不容易膨胀。

2)操作实验印证猜想是否正确。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物体膨胀的原因

3.观察比较物体膨胀速度的不同。

1出示实验材料(紫菜、木耳),猜测物品膨胀速度的不同。

2)操作实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展示观察记录表,分享实验结果。

4.比较物体在不同水温里的膨胀速度。

1)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木耳膨胀的速度更快一些?

2出示集体记录表,提出实验要求。

3)操作实验,教师观察,留意幼儿是否安全操作。

4)分享观察实验结果。

5.回顾分享实验的收获。

1)展示三块记录板,说说今天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2)讨论:除了吸水膨胀,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热,遇到空气会膨胀?

3)经验拓展:出示一个被踩瘪的乒乓球。提问:如何让乒乓球复原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遇水发生膨胀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区继续探究。

2.在科学区投放一个瘪的乒乓球,供幼儿大胆探究尝试让乒乓球恢复原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3.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视频资料,继续发现遇热、遇空气会膨胀的物体,并进行实验,进一步了解膨胀的现象和膨胀的条件。

 

                          

大班科学活动《膨胀》说课反思

 

大家好!我组织的科学活动《膨胀》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大班下册主题八《奇妙的世界》

物体的膨胀是指物质遇热、水或气体膨胀的性质。这种现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小小的黄豆在水里变大,干干的海带制作成了美味的菜肴等。针对大班幼儿探索欲望强的年龄特点,又考虑到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使教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有利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所以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为孩子们提供了适宜的实验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活动的重点定为:知道物体遇水膨胀,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并记录猜想和实验结果;难点定为: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通过细致地观察比较物体的膨胀速度,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根据重点和难点,我在活动设计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将活动的重点由结果转至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颗胖大海和一杯已泡好的胖大海,让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并明确说出膨胀的概念,让幼儿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再动手操作,便于幼儿更深刻的理解膨胀现象。第二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实验材料(海藻、黑木耳、雪花片、玻璃珠每组一份)让幼儿通过猜想验证找出容易在水里膨胀的材料,第三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两种物体的膨胀速度,最后,探究比较物体在不同水温里的膨胀速度。活动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二、调动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实验,将实验的过程完全放手给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每个环节让幼儿充分的表达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验证和猜想,引导幼儿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梳理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既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的内容自己生活产生的联系。第四个环节之所以让幼儿探究木耳在不同水温里的膨胀速度,就是让幼儿能将科学运用到生活,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包括最后引出的一个思考:如何让一个踩坏的乒乓球恢复原样,这都是帮助孩子运用科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延伸到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活动后我还会鼓励孩子们把寻找到的能膨胀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我认真地反思了不足之处:

1.由于幼儿缺乏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活动中应该重视和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2.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应该针对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回应和引导,而不应该回避。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专家、同行们多提意见,谢谢!

 


打个分: